分卷阅读334  (第1/2页)
    装束,穿了件窄袖长袍,玉冠束发,虽然有掩耳盗铃之嫌,但粗看上去在五十人里好歹不那么打眼了,显是知道在军中女子多有不便。    对于这个队长,说实话,最初他不是很满意。    不过纪南棠做主帅的话,又另当别论,现在再看,没有人比她更合适。    所以他连单独叮嘱都免了,强调完了叫众人遵守军纪又鼓励一番,方令他们散去。    文笙同纪南棠商量过后,决定带着玄音阁的乐师们随他一起出发去白州。    大队人马都在白州等着,纪南棠此次离京只带了数千人马。    临离京之前,鲁氏给文笙送了几十个人过来,说是网罗的各路好手,到了白州负责保护文笙,传递消息,若是有需要花用的地方也尽管开口。    文笙会意,请纪南棠代为安排了这些人。    白州军情如火,也不用等黄道吉日了。建昭帝四月二十五日下的圣旨,文笙等人跟着大军二十七日一早便离开奉京。    这是第二次往两军阵前派援兵,大皇子杨昊御代建昭帝为众人送行。    因为没有皇命,出京路上文武百官来送的不多,只有奉京城的数万百姓闻风而动,很多人在路边烧香磕头,乞求纪将军此去旗开得胜,早早将穷凶极恶的敌人赶回海里去。    文笙身着男装,骑在马上,一手抱着琴,和玄音阁的乐师们夹杂在队伍中。    看到这一幕,她暗自叹了口气。    这个腐朽的皇朝,不知还要叫百姓们跟着吃多少苦。    这一路见过这么多生死离乱,何时才是尽头?    钟天政一身玄衣已经到了她前面,在马上扭头回望。文笙一夹马腹,赶了上去。    队伍出了奉京城东门,送行的人先后回去,往东十余里,路边有处白石砌成的长亭。    长亭外柳树旁系着匹高头大马,旁边有侍从守着,亭子里坐了一个身着锦衣的年轻人,旁边站了个胖嘟嘟的孩童。    那年轻人见大军过来,拨动身前古琴。    琴声清越苍凉,其中有龙吟凤鸣之声,有清风拂过长亭,托着这琴声飞向蜿蜒长队。    离远文笙就听出有异,有熟人赶来送行了。    谭瑶华出发晚了一步,此时还在京中,特意赶在今天,在大军的必经之路,为众人送行。    送的是谁,是玄音阁的五十名乐师,也或者是钟天政,是华飞舟,是她。    文笙催马,冲他挥手示意,而后越过长亭,随着队伍渐渐走远。    琴声由清晰至不可闻,到最后消散在初升的朝阳里。    第二百九十章 在路上    (谢谢小乔打赏了和氏璧,谢谢大家的支持)    奉京到白州千里迢迢,出靖定一路往东南,经过永昌和邺州,再穿过临诏北部,才能进入白州境内。    前两次出征,大队人马离京之后走的都是雄淮到兴城的官路,兴城是永昌重镇,位于最东边,到了那里,也意味着去白州差不多走了一半的路。    不过这一次,纪南棠直接下令走丽松崖至山枣坡,这条路掐头去尾,中间有蜿蜒百余里的山道,正常而言到达邺州会比走官道缩短一天半时间。    他命令数千人马全速疾行,如此一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