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火星上的高能实验 (第1/2页)
在陆晨离开后,方青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整个中控室又陷入了寂静之中, 除了一些设备运转的时候产生的一些风扇转动的声音,就不在有其他的动静了, 陆晨这里,在离开了中控室之后,登上了飞马一号,前往下一个地点, 下一站,飞船制造厂! 相比于小行星级飞船,这艘矮行星级货运飞船的制造时间是小行星的两倍,达到了六个月的时间, 此时的这艘新型货船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建造, 因为很多的新技术应用,所以这个第一艘的飞船制造时间又被推迟了一些, 飞马一号快速的来到飞船制造厂, 这处飞船制造厂已经不在火星表面了,而是在原来小行星飞船制造厂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资源对于陆晨来说已经是够用了, 所以也在逐步叫停小行星货运飞船的制造, 毕竟对于物资运输,已经进入了饱和阶段, 制造再多的飞船,也没有地方去采集资源, 不过对于木星这颗气态巨行星,陆晨也专门研发出来了一种气体采集站,可以在木星轨道上面运行,同时采集木星的气体, 木星作为一颗气态行星,内部的气体80%为氢气, 所以可以说木星是一个很好的氢气矿场, 这对于制造氢聚变燃料电池非常方便, 所以陆晨将自己的所有氢燃料电池制造厂都搬到了木卫十六上面, 这颗木星卫星是距离木星最近的一颗卫星,基本上就在木星的大气顶端,对于获取氢气十分方便, 同样的,在这里,陆晨还建立了一个建议的星际物流站, 利用无人物流飞船,将在气体采集器里面压缩的氢气运动回木卫十六上面, 然后这些压缩氢气,有三分之一会留在这里,作为燃料使用,用来替换被消耗的氢燃料电池, 毕竟这种电池可以重复使用,内部燃料用完之后,在加装压缩氢气就可以了! 剩下的三分之二被运送到火星, 在这里,陆晨制造了几台中型粒子对撞机,用这些压缩氢气来生产重氢, 不过目前的核聚变还没有全部研发成功,所以也只是进行少量生产,用于提供给在月球的核聚变研究基地实验, 同时陆晨也准备开挂了, 在龙科院的核聚变研究项目里面,一直使用的是托卡马克装置, 但是自从上次陆晨将相关实验方案给他们之后,进度就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本来陆晨是准备前去现场进行支援的,但是俗事缠身,没空过去, 正好前段时间大统一理论被纳米核心推演了出来, 所以这次干脆将现有的托卡马克装置的核聚变研究资料放进过去推演, 好在在纳米核心的判断里面,这份资料已经完成了90%,如果让龙科院继续研究下去,很有可能在五年内产生突破, 不过陆晨觉得,这个时间虽然自己等得起,但是人类可能等不起了, 如果没有萌芽的这个事情,那么五年时间等等就过去了, 但是出现了新的外星种族,从派人潜伏蓝星来看,就知道没安好心, 所以不得已,陆晨准备先开一波挂再说, 反正现在的纳米核心里面,已经有了上千万点能量,足够这次推演了, 确定推演之后,核心显示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推演! 看到这里,陆晨就放下不去管他了, 其实在陆晨心里,最想要的是仿星器结构的核聚变装置, 虽然就目前来说,仿星器的制造难度很高,偏滤器的特殊部件的后续加装难度大,但是可以很轻易的形成等离子约束体, 而且所谓的制造难度大,特殊部件加装难度大这些问题,在陆晨看来,有着人工智能的帮助,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制造和安装, 不过在现在的蓝星文明里面,主流的还是托卡马克的环形装置,而且已经快要成功了, 所以陆晨也不打算多此一举,继续研究仿星器装置,除了西欧联邦还在研究这种装置, 在陆晨的规划里面,核聚变只是作为一种过渡能源进行使用, 最终的目标是暗能量和反物质能源, 这个才是可以支撑非常进行曲率航行的常规能源, 而很巧的是,纳米核心已经向陆晨展示了如何获取暗能量, 不过虽然可以获取暗能量,但是如何存储转化还是个比较难的问题, 毕竟纳米核心吸收暗能量采集器内的能量是不受距离限制的, 根据陆晨的猜测,纳米核心吸收能量的手段应该是通过纬度进行吸收,比现在的无线输电技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能够利用纬度,那么很大可能性就可以制造纬度武器,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