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节 (第2/2页)
,找不到任何不被观测得地方,那他就得再想想其他突破入神的办法。 付出了这么多,若还不能论证光的波粒二象性,他一时也难以接受。 他给杨大婶发去了传音符,问杨大婶何时可以启程。 杨大婶回应他,有些事情要处理,十日后,才能来拥仙城接他。 朱萧索便又要在拥仙城多待十日。 无边大漠里,将有心加害自己的返本境修士一锅端了之后。 朱萧索只觉安静祥和,海清河晏。 没有困扰,没有压力,不再需要被逼着东奔西走。 只要天上不来人,那就天下无敌。 无所事事的他,又去了趟拥仙城书院。 想再瞧一瞧如今书院学科流派发展的情况。 大部分流派的发展,还算是按部就班。 文经流派,有许多学生在熟读《士论》后,也想要一篇封神,开始了“苦吟”。 每日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抒情,如何炼字。 在外人眼中,最受欢迎的可能是李杜,可能是苏辛,又或者是其他名家。 但是在书院文经流派的学生眼中,最让他们感同身受的,是贾岛。 因为他的那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切实描写出了这些书生的现状,直接被奉为“苦吟”的鼻祖。 但是。 贾岛的文采,只是相对于李杜苏辛这些人,差一截。 比不过绝代天骄,并不意味着贾岛自身文采不足。 浩浩岁月,能够留名著作的,无一凡人。 所以,即便是贾岛的诗句,书院学生们也不可比拟。 这更让他们绝望。 整个文经流派的院落,充斥着郁郁不得志的氛围。 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郁郁不得志后,有些文经流派的学生不再苦寻作诗作词之路。 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写起了散文小说。 朱萧索也看了书院中一些学生的作品。 笔力相当,构思出彩,言之有物。 短短二十年,已经有了论与赋的雏形。 朱萧索甚至怀疑,再过二十年,他就能看到修仙界的名著诞生。 而文经流派之中,作品最佳的,居然是文易和。 其他文家子弟,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文家大有在文经流派再起的势头。 这也让朱萧索颇为感慨。 文通天虽然没有什么文采方面的天赋。 但是在他的千年熏陶下,文家人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和积累,确实要强过其他人。 除了文经流派,乐艺流派也有些发展。 即便朱萧索没有将诗词与曲艺联系起来,但他在卑今试将《水调歌头》的词交出,让程清宵谱曲的举动,也被许多人记在了心中。 有些触类旁通的学生,选择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谱曲,并且以此快速达到了尊古境后期的境界。 也有人将几篇情感相通的诗词名篇串联起来,加以润色与过渡,唱出了绵绵长曲,同样修为突飞猛进。 还有的乐艺学生,扎根于百姓的生活之中,编出了忧国忧民的悲壮曲目,甚至因此一下打通了尊古境大圆满的瓶颈。 还有朱萧索发家的数理流派。 这个流派,依旧执着于实验验证。 发展虽然缓慢,但依旧在前进。 朱萧索前世修习的量子与电磁等,仍然未被其他修士发现。 所以到此为止,朱萧索手中的入神理论仍然充裕。 不过,前世的经验告诉他,科技的爆发是井喷式的。 很有可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里,集中出现。 朱萧索也没有阻拦封锁的想法。 别人如果能够钻研出来精妙的理论,那是他的本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