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_第7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4节 (第2/2页)

  郝运当了临时翻译,如果有问题问黄博、闫倪他们,郝运就帮忙翻译一下,并且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他的风度和学识让人赞叹。

    其实,这也是一种儒雅。

    儒雅并不是单纯的像个温和可亲的读书人。

    因为题材的原因,媒体肯定不会放过询问郝运这个编剧兼导演一些关于郑智的问题,这个其实非常敏感,一个不好就容易出大事。

    好在郝运连拍《风声》《斗牛》,还因为《团长》《金陵》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这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了。

    回答的可谓是慷锵有力、滴水不漏。

    电影正式放映,人们才发现刚才站在郝运身边,穿的人五人六但是长得很丑的那个男人,演技居然还挺不错的样子。

    黄博的表演确实非常有感染力。

    可惜电影节上没有配音,外国人看电影只能通过字幕来了解台词。

    不过,来参加电影节的人水平都不是一般的高。

    剧情和人物都很好,电影语言也是共通的,几乎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牛二从废墟之中站起身子,看着周围杳无人烟的村庄,他陷入了恐慌。

    他不晓得平日活跃在村子上的那些人都去了哪里。

    他到处找啊找,翻遍了每一间屋子,都没找着一个人。

    最后,他踉踉跄跄地来到了一处大坑里看见了一大堆烧焦了的尸体。

    现场一片的唏嘘。

    这种事情并不夸张,一战有二战有,现在也不是没有。

    只是弱肉强食,拳头大了谁也拿他没办法。

    就是不知道,随着华夏国力日渐强盛,未来有一天再对上,霓虹的国运又会如何。

    东方巨龙沉睡醒来,肯定不会是吃素的。

    其实,郝运来戛纳的目的算是已经达到了,他就是要把电影拿给各国的电影人看。

    什么叫文化输出,不是让更多的人知道。

    那个操作起来实在太难了。

    真正有效的输出是让该知道的人知道。

    就今天来看电影的这些电影人,只要被输出成功了,他们的作品,还有被他们影响的新生代,都会逐渐被输出到位。

    电影结尾的片段,看似平淡,可不少观影的人都被震撼到了。

    有些平时百毒不侵的人甚至开始擦眼泪。

    为了一个契约承诺,经历了百般生死。

    牛二之墓,二牛之墓,寒风刺骨的山顶,沉默不语的老牛,野人一般的黄博,还有一丛绿油油的小苗。

    本以为是一部场面宏大的战争片,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静水流长。

    它是一出喜剧,却是那种笑着笑着,笑容会渐渐僵硬在脸上的喜剧。

    掌声肯定是不缺的。

    曾经得到过戛纳最佳剧本奖的华夏导演郝运,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什么想到拍这样一部电影呢?”

    “谢谢大家的观影,拍这部电影,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样的坎坷的人生,那样的悲苦的境遇,在我们现在生长的土地上,曾经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们留着同样血液的人,用生命在承受,他们不该被遗忘和曲解。”

    郝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语气很沉重。

    “从电影风格来看,和姜闻的《鬼子来了》是否有传承之处?”

    “大家都知道姜闻是我师傅,我最喜欢他的电影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是我向师傅的致敬和交作业。电影和姜闻的风格确实有些类似,黑白色调更为电影增加了沉重感。”

    郝运并不避讳这种论调,他甚至很乐于表现出来,和陆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陆瑏“痛失”金陵之后,似乎还是决定拍一部战争片。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接了什么任务。

    黄博也被提了不少问题。

    电影开始之前,他几乎无人问津,而电影放完了之后,他连续回答了多个问题。

    郝运就在边上帮他翻译。

    第二天的各路媒体对《斗牛》纷纷报道。

    郝运导演新片《斗牛》到访戛纳。

    看似美满结局,实则有着浓厚的悲凉之意。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

    《斗牛》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