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 (第1/2页)
他还被问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问他对米果和一拉可即将发生的这场战争的看法。 郝运管他丫的,他回答说“this is a war of aggression!” 就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郝运还碰到了尼古拉斯·凯奇,不过凯奇行色匆匆,他聊了一会,夸郝运是个很帅的华夏人,然后就告辞离去了。 聊的话题是宠物,他向郝运推荐养章鱼。 郝运给他推荐了《卡拉是条狗》,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去看。 凯奇说ok就跑了。 但是大概率是ojbk。 郝运的帅气让他很受美女欢迎,甚至有的想睡他,这就很离谱,这里可是艺术的殿堂。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一脸的纯真,装作听不懂英语和德语。 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ptu》也选择了在影展首映,2月11号,郝运和路学常被邀请去现场,郝运甚至还登了台,和任大化一起,一左一右的站在杜七锋的边上。 可惜,杜七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华语范围。 这一次算是他少有的涉足国际影展,所以现场的热度不是太够。 但是由于他的电影风格比较特殊,在欧洲也有一点的受众,所以也没到冷清的地步。 电影结构很有趣,在放映结束后获得了现场的掌声。 2月11日,电影节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法国著名制片人丹尼尔·托斯坎·迪·普朗捷在电影节期间猝发心脏病辞世。 他和米果记者埃德华·贝尔共同创办了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奖。 在一片纷乱中,郝运碰到了之前见过面的李洋导演。 对于郝运的出现,这位面试过郝运的李洋也是感慨万千。 郝运和王顺溜是朋友,给李洋说了一下王顺溜的近况,李洋很惭愧的表示,他这个片子已经没有钱了,再加上既不能上映,也卖不了影像制品,所以自己贴钱来的电影节,没想到意外的进入了竞赛单元。 导演李杨曾经旅居德国,非常知晓欧洲人的艺术喜好,他还教了一下郝运怎么用德语介绍电影。 郝运帮他发了半天的电影传单。 在2月12日《盲井》首映的当天,柏林电影宫内座无虚席。 虽然《盲井》在国内并不被人知晓,只在国内的一间酒吧内试映过,但该片在柏林却非常受欢迎。 后面的几场也基本爆满。 如果不谈电影的一些内涵,郝运终于能理解为什么王顺溜身上能薅到属性,这小子别看傻不拉几的,演起戏来真的很有天赋。 13号的时候,《卡拉是条狗》首映。 第162章 被带节奏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郝运不管是发传单,还是介绍电影都显得游刃有余。 他甚至用德语跟别人聊天。 语言天赋这方面,郝运也不比史小强好多少。 奈何他有系统外挂啊。 这里遍地都是外语属性,不管是服务生,还是行走的电影艺术家,都能爆出属性。 英语和德语是这里最常用的语言,偶尔还有法语。 他也不像史小强那样抗拒外语。 别说英语德语了,就算是日语他也愿意学。 万一哪天打过去了,人家哭着求饶的时候,你总要听得懂她说什么对吧。 《卡拉是条狗》在柏林大剧院首映,座位更多一些。 和郝运有关系的华夏电影人都来捧场了。 得益于评委会竹席考斯里克的大力推荐,并且亲自到场,郝运他们的电影放映的时候,大剧院座无虚席,有些晚到的观众和记者甚至要站着。 电影放映阶段,没有人中途离场。 一般都不会中途离场,除非电影有一些致命缺陷,比如人性、政治、种族等方面的话题有瑕疵。 但这种一般都没办法参加展映。 电影结束后,反响还算不错,素来吝啬的记者们给了它不到半分钟的掌声。 还有不少电影版权商对电影感兴趣。 总体来说电影被拿到柏林参展的目的是达到了,宣传的素材,海外版权啥的。 很多文艺片看似亏成狗,但其实真的不亏钱。 映后讨论中,有些西方记者过度诠释的提问让人摇头发笑,“影片中的狗是否暗喻了华夏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你特么的才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