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第971节 (第3/3页)
货生意以后,见天地往徐茵这里跑,每次来都会带两裤兜她刚炒出来的瓜子、花生给徐茵尝尝。口味除了盐炒、五香,还开发出了话梅味、薄荷味。 徐茵尝过以后,给她提点意见,她再回去改进。 直到徐茵都夸松脆入味、咸淡适中、好吃得让人一嗑停不下来,陆晓燕摩拳擦掌地准备去出摊了。 真的要出摊了,这姑娘反而有些胆怯了,拉着徐茵讨主意。 徐茵就让她哥带带她,反正她哥摆摊的地方基本都是居民区,在大厂职工楼、干部家属院等几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巷弄口来回跑,几个月下来,稳住了一波回头客,生意还是不错的。 陆晓燕就跟着徐成杰摆起了摊,两人一个卖服装,一个卖炒货,你忙的时候我帮你,我忙的时候你帮我,都闲的时候,嗑嗑瓜子唠唠嗑,不知不觉竟然处成了对象。 徐茵得知后,吃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 这结局是她万万没想到的。 她以为凭陆晓燕的眼光,应该瞧不上她哥,她家是平城本地的,父母都是国营单位的职工,家里就她一个孩子,打小受宠,她人虽然胖,但胖得很可爱,曾经有一段时间,徐茵以为她和王钊看对了眼,因为两人经常凑在一块儿唠嗑,后来才知道,她把王钊当姐妹,王钊把她当兄弟,彼此都不来电。 至于怎么和她哥看对眼的……这大概要问俩当事人了。 不管怎么说,她哥有了对象是好事儿。 薛桃花两口子听说后,特地来市里看了眼未来儿媳妇,一看陆晓燕身材丰腴气色好,满意地直点头:屁股大好生养,是个不错的姑娘! 徐茵:“……” 照你们这逻辑,你们闺女大概要嫁不出去了。 女方家长对徐成杰也很满意,小伙子高高瘦瘦,前额饱满、五官俊朗、一表人才,关键是他和自个闺女一样,都是摆地摊的,谁也不会瞧不起谁。 但摆地摊有一点不好,风里来雨里去,遇到雨雪天气,那可真麻烦。 不出摊吧,生意没有等于收入没有;出摊吧,寒风凛冽雨丝贴脸的,受罪。 女方家长念在闺女好不容易找着一个对她好、而她也喜欢的对象,一咬牙,把养老本拿出来,在街边买了间门面,中间用置物柜一隔,东半间给毛脚女婿卖服装,西半间给他们闺女卖炒货。 天气晴好的时候,小两口依旧喜欢出去摆地摊,他们老的有空就过来替他们看铺子;天气不好就窝在店里,能做几单生意做几单,没压力。 徐成杰和陆晓燕结婚后,房改房政策也下来了,两人在铺子附近买了间带院子的房子;等手头宽裕以后,两人把隔壁的铺子也盘了下来,两间铺子一间卖服装,一间卖炒货,中间挖了个弧形墙洞,可以互通。 来买服装的顾客,得知老板娘是隔壁炒货摊的老板,免不了带点炒货回去;来买炒货的顾客,听说隔壁服装店也是老板家的,多少会照顾一二。 两口子忙于生意,有了孩子没人带,两边父母则都想带孙子(外孙),最后商量轮着来。 为此,徐西桥两口子也搬来了市里,起初在徐茵的宿舍住了一段时间,觉得离儿子家太远,等房子可以自由买卖后,凑够钱在儿子家附近买了间老平房,无意中成了平城第一批住上商品房的住户。 这间老房子,让老两口晚年衣食无忧,因为若干年后,平城老城区拆迁,他们这间带个十几平米小院的老平房,置换了三套两居室,一套一楼带庭院的自住,两套三楼的出租,租金养老那是相当滋润,每个月花不完还能贴补子女的小家庭。那是后话了。 眼下,商品房买卖刚推行,各地的房地产公司也刚成立,活在当下的人们,并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房价会涨的那样疯狂。 徐茵虽然知道,但没有疯狂去囤房,经历过那么多小世界,她对房子的概念没有一开始那么强烈了,有的住、够生活就行。 倒是国营饭店和粮油厂合建的职工楼随着几家单位的改制,是第一批实行房改房政策、提前进入商品房市场的。 她开出来的菜地,还没等来任务完成的“叮”声,就要提前结束了。 可惜了那些被她撒了种子在角落、长势极好的花花草草。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