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节  (第1/2页)
    他们两个听说,有一个乡下小子跟他们齐名的时候,非常不高兴。    一个小小孩童而已,如何跟他比。    如今看到纪元的文章,心里已经服了五分。    可真正的考试却不一样。    那可是关在贡院里好几天,根据他们的小道消息, 只怕今年不止关三夜四天。    只怕时间会更长。    纪元年纪那么小,就不信他有这样的定力。    二十五岁的贾昊。    二十三岁的赵云天,根本不相信纪元能撑得住。    再说,单看备考的环境, 他们两个就领先很多。    他们都在府城有清幽的宅子, 虽说就在府学附近, 环境却是极好的。    不仅如此,身边还有不少经师,专门教导他们。    就纪元在府学那环境?    能学得很好?    建孟府府学第一堂。    第一堂,一向是被所有府学学生,甚至大部分建孟府秀才们羡慕的环境。    无端端被贾昊,赵云天嫌弃, 倒是让大家很意外。    贾昊说的直白, 赵云天虽没讲,但后面不来, 也是佐证。    可惜了,这里是第一堂的学生。    能从整个建孟府出来的学生,又在府学六百多人里脱颖而出,怎么可能在乎别人的看法。    就算是突然出现的岳昌,也没有太大影响。    大家废寝忘食学习,就盼着考个好成绩。    考上举人,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学究开始讲押题。    一般来说,考官出题有章可循,士子文章有法可依。    之前也讲过,乡试多注重第一场,也就是初场的考试。    而初场的考试题目,还被一个姓郭的读书人归纳为十五种。    按照现代来看,就是分类总结题目。    此事古代人就在干了。    这十五种,分别是单题式,两扇题式,其中两扇题式也能细分成好几种。    后面还有三扇题式,四扇题式,长的,短的,一句截成两段等等。    有了这些归纳总结之外,再来分析出题的频率。    四书义题,也是大家很早就在写的文章,出题顺序也有规律可循。    如果说这些只是一般般的内容。    那后面讲《五经》,可就大不相同了。    也有人总结道。    五经中,《尚书》中,许多不合适的内容删去,绝对不会考究,差不多九篇。    比如提到过的《五子之歌》,讲的是羿让国君的五个弟弟分别作歌批评国君哥哥太康。    此一章绝对不会拿出来考究,如今皇权渐重,虽说都喜欢纳谏。    但直接出在考题上,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讽刺皇上。    尚书题目有政治意义,删去不合适的不考。    其中《诗经》则要删去一些淫风变雅。    古早的诗经有些奔放,不好拿来考试。    再讲就是《周易》,通俗讲这是算卦的书,也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哲学书。    但里面有些卦象不适合讲,肯定也不会考,差不多九篇,占比不少。    最后就是《春秋》《礼记》。    春秋只要背每个章节的题目就行,但是内容是要熟读的,然后挑重点句子背诵即可。    这么一看,十八万字的《春秋》,立刻减轻很多负担。    《礼记》也有选择,比如丧服这种,直接删掉不考。    还有一章不会考的名为《檀弓》。    学究讲着,大家匆匆做笔记。    纪元手顿了下,檀弓是指一个人的人名,这是春秋战国时的鲁国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