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43节 (第3/3页)
信访的事走通政使司。 至于誊抄留档? 朱厚照面谕侍从室,“侍从室再下设一机构,人数不等,无具体事务,只负责对朕朱批后的奏疏进行誊抄。地方也不需要多刻意另寻,就在内阁边上找两间屋子。” 这样一来,朱厚照对重要的大臣、重要的事情以密折的形式收权,剩余大部分的常规事务仍然依赖内阁票拟,但接触的人少了很多,这样就有一个约束。 因为人少好查,到底谁走漏了,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皇帝的这番用意,当然不难猜测。 其后果,也显而易见。 以前朝堂上谁弹劾了你,你还知道。 可这样改了以后,谁在背后捅你刀子只有皇帝知道。 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天子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们面对皇帝不能胡说八道,否则很容易露馅儿, 君前露馅儿?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民间有句话,叫先做小人,后做君子。顾人仪。” “臣在。” “朕知道你是四方君子,你也是天天叫着要朕做四方君子,但做不做君子和怎么处理国事没有关系,朕按照老规矩给这帮混蛋哄骗了多少次了,二十年了,总该换一换。” “陛下与臣说直话,臣自当以诚心直面陛下。陛下这样做……以后就没有国臣,只有家奴了。” 朱厚照眼皮一闪,古人还是聪明,眼光独到啊。 的确,这样搞下来,臣子就是事事听从皇帝吩咐,因为旁人不知道也就不存在什么议政不议政。 天子高兴,觉得可以集思广益,那就议, 不高兴,自己决定这样做了,那么下面人就去干吧, 而这的的确确就是使唤家奴的方式。 “这种改动不到伤筋动骨、天下哗然的地步,先试试再说。朝廷也不是所有施政都得当的,朕一向反对用这些个框框框住自己,不好,那么再改回头就行了。孔子不是也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朱厚照不管那一套,先用这些‘家奴’整顿一下山河再说。 第八百三十七章 避暑行宫 在内阁下设尚书处,负责收发来往奏疏。 在侍从室下设档案处,负责将所有朱批过的奏本重新誊抄分类归档。 随后朱厚照又下旨在宫中另设档案馆,用来存放誊抄过的奏疏。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一直会比较注意保留这些前朝的文档,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死后之名’来约束现任的皇帝。 因为皇帝已经是天下最大了,除了历史评价、后人评语,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朱厚照认同这种做法。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这些东西能够保留下去,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档案。 而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太重要了。 还原历史真相,从过往历史中汲取养料,这也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些誊抄过的奏疏只是进行留档,并不是全部公开。 朱厚照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需要进行公开的当然是明发邸报。 不合适的,则以密折形式再发给上奏的臣子即可,除了当事人和侍从室以外,其他人都不许看,封存在档案馆之中留待后世解密则可。 在运用密折制的时候,他已经告诫过臣子不得将与皇帝之间的秘密来往之事随意告知他人,这叫臣不密则失身。不过他还在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找个人杀鸡儆猴,要他们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在意这一点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