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第109节  (第1/2页)
    平城的知县姓江,四十余岁,气质儒雅,黎荞和陶竹到县衙时,他正在县衙的后院厢房里摆弄蒜苗。    听了老衙役的通报,他让黎荞和陶竹来厢房里见他。    “学生黎荞,拜见知县大人。”    黎荞和陶竹进了厢房,瞧见江知县,跪下行礼。    虽然很不想跪,但这个时代的规矩如此,黎荞并不想特立独行。    “起来吧。”    江知县从蒜苗跟前离开,他摆了摆手,示意黎荞和陶竹起身。    等黎荞和陶竹站了起来,他视线在黎荞身上转了一圈,然后又在陶竹身上转了一圈,这才双臂环在身前,慢悠悠的开了口:“黎荞,三里镇三柳村的黎荞,对吧?”    “回大人的话,学生正是三里镇三柳村的黎荞。”    黎荞低着头回答,声音清亮。    “嗯。”江知县来回踱步,继续慢悠悠的问:“听说你之前不学无术,最近才开始认真读书。都读了什么书?”    “回大人的话,学生最近只读了四书。”    提起过往,黎荞并无惭愧之色,声音依旧清亮。    “那本官不难为你,不考你墨义和帖经,你就说一说你红薯作坊的事儿。听说你让利给村民?”    “是。”    虽然心里惊诧,但黎荞面上丝毫不慌张,他没有思考,直接将红薯作坊的来由和现状讲了一下。    包括他为何让利给村人:    村人对他们夫夫多有照拂,他想回报乡亲。    江知县听完他这一长串的话,脸上闪过满意:“圣上曾言,感恩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你虽读书不成,但好在有感恩之心。”    “况且,你也切实让周边村子的村人挣到银子了,圣上曾言,民富则国安,你能让三里镇的村人富裕,了不得。”    黎荞:“……”    这是在夸他。    但必须要自谦,他正想要开口,但谁知下一瞬,江知县又开口了。    “眼瞅着要过年了,本官需要办些土仪赠送亲友,在平城待了三年,平城终于有拿得出手的土特产了。”    “粉条和那个蛋黄肉松馅的青团,你亲自做一些,要快,别耽误了年礼。”    “?”    感情这才是重点?    特意在城门口拦住他,是想让他做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亏他以为有什么大事呢!    旁边的陶竹也有些愣,竟是这事儿?    江知县将黎荞的无语和陶竹的呆滞瞧在眼里,他轻声咳了一声,一脸严肃的道:“你这生意越铺越大,小心入了商籍,圣上曾言,商人重利无德,你将来要读书,千万不能入了商籍。”    “你们回去寻合适的挂靠之人,过些日子来县衙办理此事。”    黎荞:“……”    他差点儿把这事给忘了!    不过,这知县大人讲话怎么总是引用圣上小作文里的话?    *    作者有话要说:    咳,这算是红薯的后续……    这个时空的红薯亩产量是我瞎编的,宝子们别较真哦。    第63章 全县做红薯淀粉 江知县的跟脚    因为院试的策论题目是从圣上的小作文中出, 所以黎荞自是将圣上所写的每一篇小作文都烂熟于心了。    眼下江知县引用里面的话,他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但他不能将这点疑惑表现出来,他只能恭敬的应是, 表示很快就能办理好挂靠之事,更会亲自做一些粉条和蛋黄肉馅的青团。    江知县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然后便打发他们夫夫离去,并且再次强调要快,别耽误了年礼。    从县衙出来之后, 陶竹依旧有些懵懵的,他下意识的看着黎荞, 此时黎荞便是他的主心骨。    他一个小小的乡下夫郎, 搁之前哪里想过单独见县太爷这种大事,刚才他紧张得大脑里什么都没有,只能用眼角的余光去打量黎荞, 黎荞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现在出了县衙, 他这才跟找到魂儿一般,长长呼了口气。    刚才他差点儿连呼吸都忘了!    “吓坏了吧?”    黎荞看陶竹抬手轻轻拍心口, 忙伸出手拉住了他另外一手:“莫怕,县太爷和蔼可亲,很接地气, 刚才的房间里竟是种着不少蒜苗, 而且长势挺好。”    “蒜苗?”    陶竹有些惊讶。    刚才他只顾着紧张了, 眼睛一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