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灾民贪心和刺杀  (第2/3页)
 ……    龙游县城里城外,已有十万余人,这样的大、小案子,一天里少则几十起,多则几百起。    不过因为灾民是按十人一队,十队一团,十团一营来划分。队长是灾民自己选的,团长则是民兵担任。    一般小案子,都由团长依规来裁决,再大点的就送到营长那里,只有涉及人命的大案子才会送到李凌薇这里。    这几天她故意当诱饵,想钓出士族安排的刺客,才会在城郊裁决大、小案子,好显得她的滞留是理所当然的。    处理完案子,见四周没有异动。李凌薇心中一叹,这些士族胆子也太小了!    “去田郊看看耕作的情况。”    六月能种的农作物还是很多的,除了瓜果菜蔬,还是种豆的时节。    农人不舍得荒芜一块田地,哪怕饿了这么久,才喝上一碗粥,便想耕作。    龙游县的田地除了有主的,之前被吴大匪那伙人夺了田地契霸占的、被洪水毁了的、荒田荒地……    李凌薇全部重新登入官田,由灾民按工民的方式来耕作。    她悄悄从空间拿了一些适合六月种的种子,像豆角、辣椒、包菜这类大夏国还未有的蔬菜。    黄豆、绿豆的种子是从县衙粮仓找的。    因为农具短缺,耕牛全县加起来还没有十头。    李凌薇在空间里找出网友千交待万交待,买的曲辕犁和耧车。    当时就带什么农具这一点,网友吵翻了天。    “现代铁犁在古代不适用,因为古代铁少,管控又严,没法大规模推广。    曲辕犁和耧车只需要用一点点铁,大部份材料都是木头,操作简单,更适合推广。”    李凌薇找来全县木匠,将这两件农具做样板,因为打造的慢,便按队分配,一队分一件。    此时的农郊,四处可见青壮男子正在用曲辕犁犁地,妇人拿锄头锄出土坑,老人和孩子播种。    人人皆是裤角卷起,赤着脚,面朝黄土背朝,汗如雨下。    小孩子拿大树叶顶在头上,不时看一眼太阳问一句:    “爷,还有多久吃晚饭?”    “种完这一块地就该吃了。”    小孩子顿时喜滋滋地数完黄豆粒,放入土坑中。    他们的脸上有疲惫,有汗渍,却无死气和绝望。    对农人来说,只要还有地种,一天两顿稠粥吃着,已经是极幸福的了。    并且,这种的虽然是官府的地,但给工分,一队干一天的工分,领到的粮食够吃三天呢!    攒几天工分还能给娃子换个鸭蛋或是一块肉饼。    有的老人感叹:    “老汉我活了几十年,天灾人祸经历多少回,也没见过比李姑娘和洛将军更好的官了!    要是种官家地一直这好的待遇,老汉也不买田地了,给官家种一辈子地都愿意。”    李凌薇前世没种过田下过地,去过几次‘休闲农庄’,看春耕秋收,都是电视电影上看的。    也曾向往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着退休了就买个农庄。    她真正了解农民种田的过程,需要什么东西,还是穿越倒计的时候,在网上看网友说的。    此时,看着百姓劳作,夏风轻拂,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孩子的笑声……    这一切,美的像一幅画。    她那颗被‘复仇’占据的心,像是得到片刻休息一下,紧绷的神经也松了下来。    “洛白,对普通百姓来说,一天两顿粥,有田可耕,有家可归,便是幸福吗?”    洛白又怎会知道?他对底层百姓的了解,不比公主多啊!    但就在龙游县的这段时间,他对底层百姓,对那些灾民的了解。    可以很肯定地回答:    “幸福不幸福不好说,但百姓对活着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    养大孩子,送走老人,食可裹腹,有衣蔽体,便满足了。”    李凌薇感叹道:“就这么简单而已,也无法实现!    我记得前些年地方上有天灾,是太子负责赈灾。    而每一次,他都会跟父皇说‘灾民贪心,再怎么救济都不满意,不得已强兵镇压’。    之后受灾的县只报一个数字上来,那些百姓便消失了。”    原主有一次还跑去问太子:“灾民怎么贪心了?”    太子笑说:“嫌官府给的粮食不好,还想让朝廷盖房子、分田地,贪心的很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