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医生,我这就好了?  (第1/2页)
    涌泉、关元、太溪、合谷、复溜……    钟志荣有脾肾阳虚之证,兼寒湿袭表。    虽说诸证应当先解表,但钟志荣的情况有点特殊。    虚人感冒,表有寒湿,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还会损阴。    因为汗中有津液,如果在这个时候发汗的话,寒固然可以祛除,但是湿却祛不掉。    因为湿走的速度比较慢,甚至远慢于人体中的津液。    发汗就等于把寒和津液一起发了出去,而这个时候,湿才刚刚开始动。    等到发汗结束,津液流失,体内的湿却没有祛除的话。    治疗不仅不会起到效果,反而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所以,想要对付钟志荣这个病,当需补阳固表。    陈庆所选的穴位,其中涌泉、关元和太溪穴,都是补阳的穴位。    而另外的几个穴位则是固表止汗的穴位。    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通过吃药加运动来缓解病情,又或者在被窝里捂出汗等等。    如果只是风寒感冒的话,这么做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身体里有湿的话,越是流汗,越是难办。    为什么中医经常劝大家不要过量运动?    因为排汗这个过程也会同样把津液给排掉。    正统医学认为,人百分之三十的血,百分之七十的水。    但事实上,那百分之七十不是水,是津液。    何谓津液?    除血液外的一切正常水液。    分布在人体皮肤和肌肉中的津液,可以起到滋润作用,并且渗入血脉,能帮助人体排泄废物。    分布在大脑、骨髓、脏腑等部位,则起到营养作用。    一旦津液不足,轻则眼干、口干,食欲不振,重则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多种病症出现。    所以,身体有湿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轻易发汗的。    “等会有什么感受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明白吗?”陈庆道。    “我晓得。”钟志荣点点头。    话音落下,陈庆看到钟志荣的关元穴处已经开始泛起微微的粉红色,随即双指捏针,做起了烧山火的手法。    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钟志荣就感觉自己小腹开始有点异样的感觉。    有点热,但不太明显。    直到陈庆换了个地方扎针,小腹那里的热感就变得越来越强了。    一开始只有一小撮位置,然后慢慢慢慢就变得足有手掌那么大的范围。    关键那个热感仿佛像是在肚子上放了个热水袋。    暖和,不烫!    钟志荣奇怪地看着自己肚子上的那根银针。    邪门了,扎针竟然还能扎的发热?    “医生,我肚子有点热,这什么情况?”钟志荣问道。    “那就是代表有效果了。”陈庆随后又问了问,“脚底板呢,感觉到热了没?”    钟志荣意识集中到脚底板上,不用太过仔细就能感知到一股热流在脚掌中心涌动,“有,有感觉。”    “嗯,放松呼吸,别乱动。”陈庆道。    驱寒除了发汗以外,补阳也是一种手段。    前者与后者都是维持人身机体的平衡。    天地间共有六气,分别是阙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以及太阳寒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