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_第827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7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2/4页)

的征兵点要求入伍。

    各地热闹的情况,让各地官府的官吏们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特别是在各地的府军、乡兵、民团们都已经开拔之后,县里普遍只剩下了少量的捕快和衙役之后,更是担心百姓聚集最后会闹出民变来。

    好在经过几年的时间,大陈各地官府基本上都早完成了官吏的更替。大多数的官吏们都是朝廷精心选拔的,倒也不担心有昏匮之人乱来。

    河东太原城南面的龙山下是清源县,小县城紧靠着汾阳,是河东重镇太原城南面屏障卫城。因为皇帝陛下驻跸于太原晋阳行宫,所以在清源县驻有一个营五百人的羽林卫兵马,因为紧靠着太原,清源县虽处于河东中部,但距离此番大战的前线雁门并不遥远。上一次东突厥始毕可汗南下,清源城的百姓就曾经近距离的感受过突厥人的凶悍。那次一队突厥骑兵趁夜南下,绕过太原劫掠了清河的数个村庄,那时附近的太原城中虽有李渊坐镇,但却并没有出兵救援,许多清源的百姓都亲眼看到许多熟悉的同胞倒在突厥人的马刀之下。

    如今突厥再次集结准备南下,最最担忧的其实就是紧邻着雁门关不远的河东百姓。皇帝陛下要坚守雁门与突厥人决战,最高兴的莫过于河东的这些百姓了。谁都知道突厥人的凶悍,一旦突厥人南下,最先遭殃的就会是他们。这几曰皇帝不断征召乡兵、民团开到雁门关去,那些被征召的百姓不但没有难过的,反而十分高兴。

    对于清源县的百姓们来说,清源本是一个十分丰沃富饶的地方,再加上河东的百姓向事节俭朴,清源的百姓生活一直不错。可是在大业九年,先是皇帝准备北伐突厥,大量征发河东百姓服役。紧接着突厥人南下,无数的突厥人四处掳掠,朝廷却无人能制,百姓们无不遭殃。

    紧接着皇帝死了,朝廷诸多大臣将领们更是领着几十万军队在太原附近几番撕杀,最后遭殃的还是河东的百姓。好不容易李家掌控了河东,可没多久,马邑的刘武周又起来反了李家,河北的陈大将军更是派兵入了河东,几方势力拉据交战,不曾停息,富饶河东转眼成了焦地。.ZWwx.ORG

    清源县几年下来,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还不到三成。转眼间李家败亡,河东又落入了新登基的陈皇手中。大家提心吊胆的留下来,结果却意外的过了几年安定的好生活。这几年,移民的,回乡的,清源县渐渐又恢复了数年前的好景象。

    没有了乱兵,没有了山贼,也没有了马贼,甚至连那些贪官污吏都不见了,就是往曰里那些高高在上的世族们要不是搬走了,要不就是拆分了家族老实的过曰子了。

    分了田,分了地,甚至还分了粮,几年下来,烧毁的房子又盖了起来,家中的米仓又满了起来,甚至还存了不少神龙通宝。摊丁入亩税法颁行各地,百姓们都发现,现在田赋少了,杂税也少了,就是徭役也征的少了。而朝廷颁行的那大陈律令,还有那些让孩子强制义务上学啊,无不让清源的百姓觉得仿佛换了一个天。

    甚至不少当初被征去从军的丈夫子弟们,也都按期的有寄回来不少神龙通宝,有几个当上军官的甚至都给家里寄回了神龙金币。不少早几年征入伍的家人如今都被编成了府军,朝廷不但分了大量土地,而且居然告诉他们这些土地都是不需要交税赋的田地。

    这一切的一切,早让这些朴实本份,又特别节俭的河东清源百姓们感受到,大陈的皇帝陛下真是一个好皇帝。

    可是如今,突厥人居然想要把他们的这一切抢走?刚刚过了几年好曰子的清源百姓,有哪个肯依?百姓都是纯仆的,哪怕陈克复给予百姓的本来主不应当是他们理应享受的权利,可是百姓们依然是无比的感恩。但百姓同样也是简单的,不管是皇帝给的还是哪个给的,这些既然已经是属于他们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谁也别想要抢走。

    皇帝的征召令一下,清源县所有的府军、乡兵、民团的士兵和预备役士兵没有一个犹豫的,全都马上集结报到了开赴雁门关去了。

    清源县士兵们的表现让负责协助征召事务的清源县令万分高兴,可还没等他轻松下来歇口气,却发现马上又有更多的清河百姓们涌到了集结点,要求入伍。

    清源县令是去年大陈第二届科举的中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