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124节  (第2/2页)
动这帮人?文人清流一脉不把你祖宗十八代怼一遍算伱赢。    听着儒臣所言。    何言面不改色道。    “百姓自然重要。”    “但吏部尚书所言,不切实际。”    何言开口,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    为啥?    因为他是户部尚书啊,国库在他手中,有多少银子他心里清楚,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他心里也清楚。    赈灾救民是大事,这没话可说,之前拨款一分没少。    可现在要用十倍以上的代价去赈灾,国库吃的消吗?    往后遇到事,没有银子咋办?    到时候来一句,国库怎么没银子啊?去哪里了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反正他不同意。    “好了。”    此时,永盛大帝开口,他制止事态争吵下去。    身为帝王,他也明白户部的难处。    但眼下的局势很简单,要么自己开口定下主意,要么只能想想办法,找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周爱卿有何见解?”    永盛大帝将难题丢给宰相。    而后者缓缓走出。    “陛下。”    “臣认为,吏部尚书所言无错。”    “可以调动龙舟,运输粮食。”    “不过,户部尚书所言也无错。”    “成本太大,国库难以承受,但可以中和一二,派出三艘龙舟,前往江宁郡,一来可以减少部分压力。”    “二来也是告诉江宁百姓,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稳定民心。”    “三来也是为朝廷争取时间,想出更好办法。”    “至于朝廷派的将领们,可分出一部分,从小道行走,能送一点粮草就送一点粮草,至少能让百姓看到希望。”    “绝大部分将士加快速度,修缮主道。”    “同时陛下也可拟旨一道,让江宁郡内,所有商贩低价卖米,其中差价回头又朝廷负责。”    “并且若是在洪灾内慷慨解囊者,再由礼部定制牌匾,大力褒奖,一举三得。”    “不知陛下觉得可否?”    周善开口。    他思路捋的很清楚,龙舟必须要调遣,但不用调遣太多,三艘就够了,调遣这个就是为了稳定民心。    再让将士抄小道运输,虽然不多,可源源不断有粮食进来,更加能稳定民心。    至于最后的商贩褒奖,也是一种手段。    不得不说,宰相就是宰相。    满朝文武皆然点了点头,同意这个说法,当然非要说的话,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可眼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了。    “陛下,臣同意周相所言。”    “陛下,臣也同意周相所言。”    “陛下,臣等皆然同意周相所言。”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纷纷开口,都认为这个办法好。    而永盛大帝也稍稍沉思一番后,答应了下来。    “好。”    “周爱卿拟旨即可。”    “不过,还是要时刻关注江宁郡,倘若再出变故,所有龙舟都做好应急准备。”    “钱财耗费再大,朕也不可能不顾百姓安危,必要时刻,全面进入国战阶段,封锁一切,防恐乱事,以救灾为主。”    大殿上。    永盛大帝虽然同意这个主意。    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再发生任何变故,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稳住江宁郡百姓安危,钱财也罢,人力也好,大不了直接进入战争状态,绝不可能做白白牺牲。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